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4:26:52
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大企业进程,中小企业下乡。
2010年同期德国市场的抢装行情已不再,全球光伏市场急需新的推手,美国会在此时扮演这一角色吗?至少目前光伏产业界地目光已经集聚在那里。因为在光伏产业仍处于成长期的大环境下,任何一种尝试或许都有可能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进入2011年之后,欧洲主要光伏市场的前景依然称得上扑朔迷离,由此也造成全球光伏市场2011年的发展前景被看淡。也就是说,虽然美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潜力和速度不容置疑,但由于政治风险的存在,并不比欧洲市场由于政策摇摆带来的不确定性小多少。当回过头来再看梅耶博格近几年的收购步伐,不难发现这其中似乎隐藏着其在设备领域布局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雄心。而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光伏制造环节目前很受追捧的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联系起来。德国私募股权公司Capital Stage将该电厂49%的股权转让给了Google。
1、谷歌投资500万美元获德最大太阳能发电厂49%股权 4月7日,Google宣布向位于德国柏林的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厂投资35.万欧元(约合500万美元),这是其在欧洲的首笔清洁能源项目投资。不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韩国企业大规模进入多晶硅领域所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并非是中国企业,而是以挪威REC、德国Wacker、美国Hemlock为代表的传统七大厂商。作为最早在美国建厂投资的中国企业,尚德电力公关经理张建敏称,在美投资是尚德电力的得意之作。
谁对谁错?当欧美新能源企业纷纷向中国进军时,中国新能源企业却开始在欧美投资设厂。事实上,在美国的组件厂是我们公司自动化程度最高,或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组件厂。当然,这也是一个无奈的举措。施正荣称,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但这一潜在的世界之最,却迟迟不见启动的迹象。
此前,国家能源局组织实施了两次太阳能电站招标,并期望通过竞标来确定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在惩罚措施方面,301法案的威力,要远大美国一般的反倾销反补贴法规,如果301法案裁定中国新能源产品存在倾销或补贴行为,那美国不仅可对新能源产品,同时还对中国其它产品采取提高关税等报复性措施。
不过,与之对应的是,2011年1月,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长青太阳能(Evergreen)宣布,其将于3月份关闭在美工厂,裁员800人,并将制造业务移至中国。在美国投资设厂,在张建敏看来,也是一个完善生产链的举措,美国是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和原材料的最主要供应商,另外,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一些辅料也主要由美国厂商生产,通过在美国设厂可以实地了解美国的太阳能产业配套情况,把握最新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去美国投资,已是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热点,尤其是太阳能领域。王月海称,由于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人力,在中国生产制造太阳能电池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据尚德电力提供的资料显示,其厂址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古德伊尔太,投资约为1000万美元,形成约30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而让业界震惊的是,2011年1月,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长青太阳能(Evergreen)宣布,其将于3月份关闭在美工厂,裁员800人,并将制造业务移至中国。但中环光伏总裁顾华敏称,由于前两次招标规模过小,成功的竞标者大多不计成本,有人就说,只是打个广告,造成竞标形成的上网补贴价格偏低,作为中国太阳能产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大多被迫缺席。实在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特别是太阳能产业,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统计,中国太阳能产业95%以上的产品均销往国外。并且,在技术方面,中国制造的太阳能池亦无落后之处,而方朋甚至认为,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世界第一,并称,虽然欧洲和美国都有企业寻求被晶澳并购,但由于其技术并不胜出,我们还在衡量。
据张建敏介绍,上述美国组件厂已建成投产,并将于2011年年中将生产能力扩大到50MW/年。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奥巴马政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上台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准备在3年内让美国清洁能源的产量倍增,并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使美国经济再度驶入快车道。
而301法案调查,正是美国对本土新能源产业的保护举措之一。事实上,除了尚德电力,天威英利、阿特斯、赛维LDK等中国主要太阳能企业也在欧美展开投资,主要风能企业金风科技(20.17,-0.30,-1.47%)、华锐等,亦在谋划在欧美建造生产基地。目前来看,效果也很不错,2010年我们在美销售约200MW,获得美国太阳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以尚德电力为例,其2009年11月即宣布在美国进行投资。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对本报记者称,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中国新能源,到欧美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避开贸易保护,总体规模不会太大,毕竟欧美成本实在太高。提出上述调查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称,中国政府给予新能源企业高额补贴,使得中国风电、太阳能的出口获得价格优势,并指责中国对外国企业参与招标采取歧视性限制。
由于太阳能产生的电力在成本上远高于传统能源,所以,太阳能市场启动的关键前提是,确定的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到美国去投资? 2011年1月,在中国贸易代表团访美之行中,中美两国政府与企业签署了多项协议,总额逾400亿美元,其中仅清洁能源领域就超过200亿美元,范围涉及核电、风电、太阳能、水电、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
王月海称,美国太阳能市场在快速扩张,但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情绪也在高涨,很有可能会出台政策,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太阳能产品的准入。晶澳太阳能CEO方朋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就太阳能制造技术而言,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市场主要在欧美,到当地去投资建厂是把握市场的重要手段。
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中国新能源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不同于之前的贸易争端,这是美国第一次对清洁能源启动301法案调查。
动力显而易见,中国新能源企业纷纷奔赴美国投资。无法启动的内需 中国虽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国,但国内市场却相当有限。2011年1月,中国赛维LDK宣布将以约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olarPower)70%股份。而SunPower、FirstSolar、Vestas等欧美新能源巨头却热衷于在中国投资设厂。
2010年5月,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SunPower宣布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page]绕开贸易壁垒 不过,相对于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的热情,美国本土企业却在向外转移,其中,向亚洲转移是主要方向。
在顾华敏看来,不够合理的招标无法确定太阳能电力上网补贴价格,已经成为启动中国太阳能市场的阻碍3月10日,峨半公司董事会一位人士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峨半公司将与东汽集团的水电、火电、风电、核电、气电一起,构成东汽集团六电并举产业格局,新的峨半公司要重夺行业领先地位。
前述峨半公司董事会人士说,峨半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股东分别为东汽集团(占52%)和东汽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42%),峨半公司变为集团一级管理单位。作为一家老牌多晶硅场所合一的国企,峨半厂曾为国内培养了大批多晶硅技术人才,被业界称之为光伏业的黄埔军校。
目前改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与此同时,峨半公司董事会由5人组成。东汽集团法律事务部部长张继烈出任峨半公司董事长,东汽集团领导王小强出任峨半公司总经理兼法人代表。新公司将作为东汽集团在光伏业的重要发展平台。
曾被视为光伏界黄埔军校的峨眉半导体厂经历重组后,正式划归东方电气[34.47 -3.39%]集团(下称东汽集团)一级管理,其新的身份是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峨半公司)。峨半公司前身为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下称峨半厂),于1999年建成了我国首条年产100吨多晶硅生产线。
自去年开始,东汽集团便开始对峨半厂进行整体改制重组目前改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新公司将作为东汽集团在光伏业的重要发展平台。前述峨半公司董事会人士说,峨半公司注册资本为11亿元,股东分别为东汽集团(占52%)和东汽集团东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占42%),峨半公司变为集团一级管理单位。
发表评论
留言: